4月3日,北京华脉泰科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脉泰科”)申请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辅导备案的申请,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 作为国产介入龙头企业,此次也是华脉泰科的二次冲刺上市。早在2022年,华脉泰科就采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申报过科创板,但因公司及其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于2023年12月25日上交所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 据华脉泰科的招股书显示,公司此前一直处于持续亏损中,核心产品上市后销售乏力,直到2024年公司首次实现业绩扭亏为盈: 这或许是华脉泰科再度选择冲刺IPO的主要原因之一。 美敦力、爱德华高管创业, 推出”全球首创”后却连年亏损? 据了解,华脉泰科成立于2011年,主营业务为主动脉、外周及冠脉、神经介入及通路领域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其公司创始人周坚,曾任美敦力心血管业务大中华区负责人、爱德华中国总经理。在任美敦力负责人期间,曾在国内引进推出了多个新产品、新疗法,包括率先将主动脉介入瓣膜技术引入中国,摸索出新疗法临床应用的成功经验。 创立华脉泰科后,根据国人主动脉夹层多发特点,研发推出全球首个专门针对短锚定主动脉夹层修复治疗的胸主动脉覆膜支架产品“华脉·天医”,并在2019年获得了国家药监局批准,填补了国际临床的空白。 作为华脉泰科的核心产品,主动脉覆膜支架是华脉泰科其主要收入来源。 然而由于此前公司产品上市时间相对较短,已上市产品尚未实现大规模商业化,未形成明显规模效应。且公司在研产品项目进度持续推进且有产品正在开展临床试验,导致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投入较大。这也导致公司一度处于接连亏损状态。 与此同时,华脉泰科还存在销售集中度较高的风险。根据数据显示: 多种原因催化下,让华脉泰科在上一轮冲刺上市中以折戟遗憾告终。 那么经过几年发展后,再度归来并转向新三板的华脉泰科,是否可以成功IPO?其商业化进程又走到哪一步了呢? 巨头在前,集采承压 国产械企能否破局? 从华脉泰科瞄准的市场前景来看,2021年我国心血管介入器械市场规模达372.04亿元,预计到2030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达到1401.79亿元,市场前景广阔。 而在竞争格局方面,由于我国心血管介入器械市场较为早发以及行业技术门槛较高,以美敦力、戈尔、库克等外资厂商长期占据主导,2021年胸/腹主动脉医疗器械市场外资品牌占有率合计超过50%。 此外,自2019年以来,国内高值耗材带量采购品类逐渐完善,这也驱使相关企业走向“以价换量”。 在市场竞争、集采等因素影响下,对于华脉泰科这类体量较小的公司而言,无疑需要打出自身产品优势,完善市场布局、突破商业化限制等方面的方可破局。 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5年2月,华脉泰科16款产品取得NMPA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2款产品取得了欧盟CE认证,共拥有8款已上市产品。公司在主动脉、外周及冠脉、神经介入及通路领域另有20余款在研产品处于临床试验及临床前研究阶段。 几年间,华脉泰科丰富产品布局的同时,产品性能和优势也大幅提高。 目前,华脉泰科的产品已进入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400余家医院,包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国内知名三甲医院。在此之下,也让华脉泰科的市场份额进入国产第三的名次,紧追心脉医疗和先健医疗。 作为我国主动脉介入器械市场的后进入者,华脉泰科经过多年奋斗不断做出突破。那么,此次这位后起之秀冲刺IPO能否成功圆梦?让我们拭目以待。
下一篇:28类!新一轮医疗设备集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