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武汉12月1日讯(记者 朱国旺 郭文培)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医疗器械行业的重要性得以凸显、产业界的责任担当得以彰显——从医用口罩、体温计、个人防护用品,到负压救护车、呼吸机、监护仪、体外膜肺氧合机(ECMO)等临床医疗器械……千千万万的医疗器械企业源源不断地向抗疫战场输送各种“武器”;同时,2020年又恰逢“十三五”收官、“十四五”谋局的关键之年,医疗器械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牵动人心。
医疗器械行业如何双轮驱动、高质量发展?医疗器械“朋友圈”如何扩容、“生态圈”如何赋能?有识之士在思考,领军企业在行动——11月27日,由国药集团中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药器械”)主办的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峰会暨2020国药器械生态大会,在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主战场——英雄城市武汉胜利召开,领军企业、行业大咖们以“价值赋能、同心创赢”为主题,共商医疗器械发展之路、共建医疗器械产业新生态、共享医疗器械合作新经验。
十年磨剑,国药器械重构流通领域价值链
在经受新冠肺炎疫情严峻考验之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今天,能够让我国医疗器械1400多位业界精英相聚英雄之城、共谋发展之路,有人评价说,“这只有国药集团、国药器械才能做得到。”
一直以来,国药集团承担着国家抢险救灾药品、生物制品、中药、医疗器械的中央储备、应急调拨及供应任务。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国药集团更是不畏风险、冲锋在前,尽显央企担当,展现了国药集团,特别是国药器械在医药物流和商业网络方面的优势和实力。
国药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刘敬桢介绍,疫情发生之后,国药集团以战时状态做好医用物资应急调拨、药品疫苗研发攻关、应急生产、医疗救治和防疫保障等各项工作,依托覆盖全国庞大的医药物流体系和商业网络优势,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部署、货源组织、运输配送等工作。在物资保障方面,集团克服产品稀缺、运输不畅等重重困难,承担了全国各省(区、市)尤其是武汉市70%以上的应急物资供应保障任务,累计向全国提供各类防护服2293万套、口罩5亿只、手术服207万套、各类药品3.8亿盒。
在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中,国药器械累计从全国向湖北调配各类防护物资逾4717万件;国药器械在汉企业参与承担了湖北省内11个地级市、51家医疗定点单位的防疫物资保障供给任务;紧急投产国药奥美医用外科口罩,日均产量40万只,全部用于湖北省内疫情防控。
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为了拯救生命而不计代价的付出,也是领军央企综合实力的完美表现。统一数字平台、高效物流体系、专业人才队伍、“向上”企业文化……在过去十年中,国药器械敢为人先,用十年的时间构建起了一张全国性的营销网络,重构了流通领域的价值链。
国药控股副总裁、国药器械党委书记、总经理李杨介绍,这张全国性的营销网络包含22个大类、206个品类,1157个子品类,开创了直销分销配送、进出口、医疗服务等各种业态。“到目前为止,我们在31个省市超过300个地市都有业务延伸,已经覆盖了接近99%的三级医院,接近10%的市场份额,让我们成为医疗器械流通领域的头部。”
十年前的国药器械在山东首先“尝鲜”集中配送,初尝甜头后即向全国范围推广,逐渐形成了“集配+营销”的业务体系。伴随着信息化支撑能力的大幅提升,这一模式进一步转型升级为以信息化服务为核心、多元服务集成的全流程一体化的医院供应链解决方案。“我可以非常骄傲地说,我们已经形成FLI+全场景全产品的服务系列,奠定了国药器械今天和未来业务体系的坚实基础。”李杨说。
同心创赢,领军企业领创产业新生态
前不久,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发展高端医疗设备。
站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开局的交汇点上,国药器械面向星辰大海的征途也备受瞩目。刘敬桢介绍,当前,国药集团正在谋划“四梁八柱、百强万亿”创新驱动型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全生态圈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医疗器械商贸流通板块作为集团核心主业将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通过网络整合和资源协同,预期在2025年将实现营业收入比2020年末再翻一番的目标;同时,国药集团将依托国药器械积极探索医疗器械工业制造,作为集团六大支撑产业之一加快发展布局,抢抓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战略机遇期。
国药控股党委书记、国药器械董事长于清明介绍,在国药集团的总体部署下,国药器械将扎实做好“十四五”规划,高起点、高标准地谋划布局,紧抓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打造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携手上中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向不断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方向迈进。
“企业的发展不单单取决于自身的实力,更取决于外部的生态环境。”在于清明看来,企业的发展与医疗器械良好生态环境相得益彰。医疗器械行业生态系统需要丰富的科教资源、人才资源、配套产业、资金、政策和健全的诚信体系,合作伙伴尤为重要。
据李杨介绍,目前国药器械100亿元量级的合作厂家已经超过了10家,5亿量级的合作厂家超过20家,1亿量级的合作厂家超过60家;跟医疗机构的合作达到1亿元以上的达到40家,达到5000万元量级的超过100家,达到1000万量级的合作医院超过600家。
国药器械基于价值赋能、同心创赢所构建的新生态获得国内龙头企业和跨国医疗企业巨头的高度赞赏。
“我们跟国药有很多年的合作关系,销售额也越来越大。我们内部会扩大与国药的合作,国药的分销业务有很大的发展前途,趋势也如此。” 合作多年来,迈瑞集团副董事长成明和也无比看好“合作赋能”。他介绍,400多家国药器械代理商是迈瑞公司的分销商,同时国药集团所属医院也长期购买迈瑞的产品。
GE医疗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张轶昊表示:“我们和国药器械的合作非常广泛,是一个全面性的合作,从合资工厂到商业推广再到服务。尽管医疗器械行业面临分级诊疗、基础医疗公共体系卫生建设、重大疾病防控等方面的挑战,但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潜力巨大。未来,全面国产、数字赋能、合作共赢将是大势所趋。”在张轶昊看来,合作共赢是企业发展的三大战略之一,因为合作共赢能够加速内循环和外循环。“内循环拉动经济增长,提高供应链的能力、技术能力和生产能力。外循环能够帮助中国企业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机遇已现,高质量发展正当其时
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在政策、资金、技术、配套产业等生态要素上得到进一步优化,我国也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
此次大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由2014年的2556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5700亿元,2020年这个数字超过了7500亿元。在专利数量上,从十年前的每年4200个跃升至当前每年37000个。据中国海关数据统计,我国医疗器械进口金额增长较快,2019年我国医疗器械出口额287.02亿美元,增速高达21.46%。
于清明表示,从经济环境看,我国通过精准、有力的防控措施,有效阻断了新冠肺炎病毒传播,保证了国内经济在二三季度快速企稳回升。从政策环境来看,医改十年的政策措施,从鼓励创新、加快审批,分级诊疗,到两票制、高值耗材治理等,给行业创新和市场发展带来了全方位的扶持。从行业规模上看,医疗器械行业已经成为投资热点,也是医药经济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增长极”。
截至今年5月,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达到2.5万家;经营企业达到81万家。从创新能力上看,国内企业对研发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2019年,65家A股上市医疗器械公司总研发投入占到企业总体营收的7.41%,接近87亿元,同比增长了21%,逐步接近跨国公司的研发投入水平。此外,在今年的疫情防控中,应急审批的检测试剂、车载设备、远程系统等快速投产应用,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实力、中国速度。东软医疗CEO武少杰表示,“我们对自身及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充满信心,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我们经受住了考验,也让国内各级医疗机构刮目相看。”
“大企业和产业聚集带将充分发挥资源集聚效应,带动上中下游相互赋能,挖掘新需求,创造新价值,构建新生态。”于清明表示,在“十四五”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战略思想的带领下,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带、大中小企业将呈现更加科学的分工协作、共赢发展。
今天的世界更加关注健康中国的发展。美敦力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顾宇韶、丹纳赫公司中国区总裁彭阳、西门子医疗大中华区总裁王皓均表示,国际医疗器械企业将更加重视并发力中国市场,助力中国医疗保障提升,并推动产业升级。医疗器械的高质量发展机遇正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好,行业魅力也愈加凸显。正如李杨所说,医疗器械在大健康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看到不仅是临床医学,在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和康复医学等方面,都可以看见医疗器械的身影,这就是医疗器械这个行业的魅力。“作为医疗器械行业从业者,我想大家都有为这样一个行业,为投身这样一个伟大而充满希望的行业而感到骄傲和幸福。我们的行业如此美好,值得我们为之奋斗。”